【新屋 | 精選專欄】投入農業只是另外一種生活與生存

2019-07-30

【我們為什麼選擇這篇文章?】

青農不文青的告白,這篇文章讓我有很深的感觸,原文來自於新屋青農,就如原文所說,年薪百萬青農都是宣傳花招。現在的宣傳方式可以說是有導正正確概念,投入任何行業是一種自我生活的選擇,就是因為想清楚自己要的生活方式,相對就會努力的尋找生存方法。


【精選 段落】 

從事農業以來,除了提升栽培管理的知識與經驗,如何用最有效的資源創造最多的利潤,我們念茲在茲。我們選擇有機栽培,所以最有效不是最低廉;有機在市場上的獨特性與需求,則是有利可圖的營運模式,說到這裡好像很不文青,只是農業作為一個產業,每一位農民的責任除了提供糧食。讓這個產業有正向循環,創造利潤、減少補助更責無旁貸。 


【感觸】  

這是一個認識有一段時間,但是從未見過面的青農,會認識也是一個機緣,在後續連繫中,也有談過彼此之間對於未來事業的想法與做法,未來彼此能有不同的合作方式。

直到最近才看到他太太的臉書後,我看到上圖懷孕的照片讓我深深感觸,也許,我們有相同的背景,有投入新屋類似的情景,都看彼此為自己的生命旅程中最奮力一搏的那一面,是您,在無資金、無背景、無人、無任何資源,您,敢投入嗎?僅是因為喜愛草莓,僅是一個念頭。

所以我最愛的"賈伯斯"曾說,只有瘋狂到認為自己能改變世界的人,才能真正的改變世界。也許她們沒有想要改變世界,只是想從自己的力量專注的出發,但是,這股力量,卻帶人許多的鼓勵與支持,也改變了世界中的某一部分!

與曾經讀到的一段文章和大家分享。


一個人為什麼要努力

為了一份長久事業,為了一對操勞的父母,為了一場純粹的感情,也為一個更好的自己

雖然未來總是未知

但是只要你肯努力,你想要的

歲月都會給你


【原文閱讀】  

這些年夏天,我們總是在嘗試不同作物,也一直幫他們找到最適合的家。這就是我們的日常,不辛苦,因為這是一份工作。


有在關心農業大小事的朋友,最近或許耳聞一位青農因為面臨經營困境,轉而種植大麻而被查獲的社會新聞。之所以為新聞,因為他曾經是當地農會推薦的傑出青農,不到三年光景轉卻鋌而走險觸法,兩相對照,不勝唏噓。


感觸有點深,因為那位青農就在新屋,新聞曝光前幾天,我們幾位農友還在討論是否付費請他配送蔬菜,至少能有些生活花用的基本收入。


很多農業圈的朋友都再度提醒,年薪百萬青農都是宣傳花招,投資都是有風險,有賺有賠。是啊,這些年政府鼓勵青年返鄉,目的總是為了解決農村人口老化,缺工、以及整體失業率等問題。


但從各類宣傳手法、輔導育成的課程內容來看,都不像是要解決缺工,而是邀請年輕人來農村創業當老闆。 補助政策更是一把雙面刃,讓這群不知不覺被灌注老闆思維的青農,在大夢初醒之際,因還不出貸款而被刺入致命的一刀


36 歲投入農業,當時我在前公司裡不算年輕。但在高齡化的農村中,瞬間我變成一位熱血青農,青農似乎都要放棄百萬年薪,最好還要愛鄉、愛土、要給大家最自然健康食材。


不,我和我太太都不是,我們只是家庭因素決定轉職,選擇投入到另一個產業,一樣繼續養家餬口,繼續累積財富。


從事農業以來,除了提升栽培管理的知識與經驗,如何用最有效的資源創造最多的利潤,我們念茲在茲。我們選擇有機栽培,所以最有效不是最低廉;有機在市場上的獨特性與需求,則是有利可圖的營運模式,說到這裡好像很不文青只是農業作為一個產業,每一位農民的責任除了提供糧食。讓這個產業有正向循環,創造利潤、減少補助更責無旁貸。 


或許是女性從農不多,或是大嬸個性很受農村歡迎,我太太去年成為新屋區青農組織的會長
除了農政單位早已編列預算的大小活動要舉辦核銷,我們也想讓一個在青農圈的老梗議題能往前走一步,那就是青農農產品的出海口在哪裡?其實方法都在眼前,只是如何動員青農參與,找到眼前最合適的方案,是挑戰。

不是每位青農的東西都需要用文青與悲苦來販售,新屋當地居多數的第二代青農,他們的使命就是延續企業的發展,讓員工安居樂業,他們也多能在既有基礎上發揮所長,甚至讓企業轉型更好。


也有一群青農,他們多數就是呼應吉時從農的口號而來,只是夢醒了,發現自己還在原地打轉,沒有穩定通路、沒有穩定產能,沒有穩定收入,比較幸運的人,還能產出總量不多,但品質不錯的農產品。


新進青農面臨的另一個問題在於,拋開友善土地這類說詞後,是否真的想過,為何要務農?為何要在新屋務農?為何要在新屋種植有機蔬菜?許多青農都是在夢醒時分時才開始思考這個問題,此時他還沒賺到100萬,但已經欠農會信用部200萬了


台灣農村歷史、文化、族群、地理環境的差異,也將各地農業發展呈現多元樣貌。因此今天有所謂「農企業」與「小農」的論戰,事實上,任何一方都無法全面解決今天農業所面對的困境。

我們嘗試推動一個集結小農而再生的團隊:新屋巢農,地區內除了資深的老農場外,新型農場或許囿於耕作面積、資金、作物品項等條件無法單獨坐大,但未來農業發展註定朝向集團化,多樣化。


下一步就是我們該怎麼做,何時開始做。


過去半年我們盤點新屋區內青農的各項農產品,儘可能瞭解稻米、雜糧、短期葉菜在新屋當地的發展史,更重要的,釐清大農、小農所面對的不同問題,才有一點機會找到一個有意義,有商業價值的基礎。


邀請每一位青農因為認同而加入我們的產銷平台,這平台不是為賺錢,累積驚人財富。所以暫時捨棄產銷合作社的構想,而是希望藉由這個平台,讓每一位青農的產品有長、短期、大、小量的銷售機會。更重要的,尤其對新進青農來說,運作這個平台所需要的行銷、人力、設備等成本概念,更是未來經營自己農場的重要資源。


最後,若有人探詢務農的可能性,希望這裡能給他不同的答案,讓他提早思考為何從農

返鄉,是責任,不是夢想
務農,是職業,不是志業

很遺憾在這平台開始運作之前,那位青農已經做了選擇,但我也無法保證這裡真的能幫上他
只是未來,希望下一位遇到難題的青農,能有多一個選擇。

原文 連結 KuoFeng Hsu 首圖來源牛媽媽農場。 

【品味購物】-有機草莓

【延伸 閱讀】 創業,是自我理想的實現和一種生活生存 



新屋最純淨最專業的環境教育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