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教育大師開講囉~帶著你用身體帶動唱一起認識台灣河流
今天很榮幸邀請到 北市大 徐榮崇 教授與大家分享環境教育的樂趣,也帶我們一起用身體帶動唱認識台灣河流,除此之外,也談到在家中爸爸媽媽如何在家中實踐,讓家變的更棒,累積你們生活中美好每一刻。
環境教育(英語:Environmental Education;簡稱EE)是一種試圖以教育根本解決環境問題以促進環境可持續性的教育方法。
環境教育是一門跨領域學科,在環境教育的研究領域中必須探討教育學、心理學、行為學、社會學、經濟學等社會科學領域,亦會探討生物學、物理學、化學、生態學、地球科學、大氣科學、數學和地理學等多個自然科學領域。
部分的環境教育工作者認為「所有的教育都應該是環境教育」,並可以透過學校教育系統(即包含初等教育與中等教育的學校系統)及非學校教育體系(非學校系統的自然中心、環境學習中心,出版品、網路、多媒體甚至家庭教育等)等多種方式進行。
環境教育通常是以個人或社區群體為目標的教學,幫助其在社會中遇到環境問題時能夠瞭解環境問題的知識、意識到這些問題的解決方案,並有能力去解決這些問題。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出,在社會中傳遞對自然的尊重並提高公眾的環境意識,環境教育至關重要。
教科文組織並強調通過保護環境、消除貧困、盡量減少不平等和推動可持續發展,是環境教育能在保護未來全球社會中提高人類的生活品質。
環境的惡化,早在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開始,尤其是工業的急劇發展,在英、美等國帶來嚴重的污染。
1970 年 4 月 22 日數百萬美國人走上街頭,促成地球日( Earth Day)的由來,同時亦使美國環境保護局成立;不久,美國國會陸續通過許多環境保護的相關法案包括《清潔空氣法》、《清潔水法》、《瀕危物種法》等,1970 至 1980 年間,被稱為是「環境的十年( Environmental Decade)」(楊冠政,1998,頁 6)。
2009 年依據聯合國決議,將 4 月 22 日訂為「國際地球母親日( International Mother Earth Day) 」並連結世界地球日網絡( Earth Day Network [ EDN ])的非營利組織,將「地球日」向全球推廣,也把環境問題推向了世界舞台。
(參考資料 : 楊嵐智 (2019),十二年國教下環境素養的內涵與教育實踐,臺中教育大學學報:教育類,33(2),頁31)
1948年:IUCN巴黎會議 第一次使用環境教育(EE(Environmental Education )
1962年:Rachel Carson "Silent Spring" 美國環境運動開始
1970年:國際環境教育學校課程工作會議 Nevada USA美國通過環境教育法案
1972年:瑞典斯德哥爾摩:Stockholm 人類環境宣言:是第一份在國際環境法規文件中提到,人類有在健康生態環境下生活之權利的文件。
1977年:伯利西宣言 (Tbilisi recommendation):現代環境教育領域確定。
1980年:世界保育策略 (IUCN, UNEP, WWF) ,國際自然和自然資源保護聯盟,編輯,可持續發展的生物資源保護。
1987年 國際環境與發展委員會發布"Our Common Future",正式定義「永續發展」:「永續發展是一發展模式,既能滿足我們現今的需求,同時又不損及後代子孫滿足他們的需求。」
1992年:里約熱內盧地球高峰會提出二十一世紀議程,是聯合國首次討論全球氣候變暖及其有關問題的會議議程。
世界趨勢
◦ 環境教育內涵的演進
◦ 永續發展教育的全面性
◦ 永續發展教育十年(UNDESD)
國家政策
◦ 社會教育
◦ 學校教育
社會動量(social momentum)
◦ 國內與國際學術界
◦ 民間團體(NGO)
◦ 個人
美國:1970~1981年實施十年,1990年重新實施。
日本:1999年中央環境審議會提議立法, 到2003年參議院通過法案,名稱為《環境 保全・環境教育推進法》 。
巴西: 1970年代初就有關於環境教育課程 ,1993年提案,1999年公布,2002公 佈實施細則。
菲律賓: 2008年底,《菲律賓國家環境意 識與環境教育法》制定並生效。
韓國: 環境部於2002年12月提交《環境教 育振興法案》,2008年通過。
2015年教育部進一步規劃新課綱中環境教育的內涵,計有環境倫理、永續發展、氣候變遷、災害防救與能源資源永續利用等五大主題
今天很榮幸邀請到 北市大 徐榮崇 教授與大家分享環境教育的樂趣,也帶我們一起用身體帶動唱認識台灣河流,除此之外,也談到在家中爸爸媽媽如何在家中實踐,讓家變的更棒,累積你們生活中美好每一刻。